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酒史园地 名家谈酒 正文

名家谈酒丨晓雪:酒与书画

作者:晓雪时间:2022-06-27点击:[]次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所歌颂的八位酒仙中,有一位是唐代大书家张旭: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善写草书,被称为“草圣”。他的书法和李白的诗、裴的剑舞,被唐文宗李昂称为“三绝”。他是贺知章的好朋友,《唐书·贺知章传》中说他非常喜欢喝酒,醉后呼号狂走,“素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唐·国史补》甚至说他醉后以头濡墨作书,写出来的字,“醒后自视,以为神异”,“天下号为张颠”。

可见酒不但能激发诗人的灵感,也能给书法家画家以“神助”,中国传统艺术、整个华夏文化都是与酒分不开的。

大家知道,我国书法艺术最早出现的瑰宝——王羲之的兰亭帖,就是在兰亭聚宴中产生的。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非常好酒,他们留下的佳作被称为“醉墨”。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人)的画并称“米家山水”,他们作画也多半是酒酣落笔,朦胧的醉意在画面上体现为深邃的意境。

唐代画圣吴道子作画时也“每欲挥毫,必先酣饮”。以画虎闻名的宋代画家包贵、包鼎父子,在画虎之前,要先开怀畅饮,然后才取笔挥洒,尽意而罢。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也是嗜酒成癖,只要送给他好酒喝,就能求得他的画,所以民间流传着“欲得伯虎画一幅,须费兰陵酒千盅”的说法。

明末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和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作画也离不开酒,要凭酒力助兴。扬州八怪之首的书画家郑板桥在《自遣》诗中写道:“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求不到他的画的人,往往以酒为饵。据说有一个盐商向郑求画,郑非常讨厌市会商人,坚决不画。但这个盐商略施小计,把郑灌醉,郑飘飘忽忽中就把盐商备下的纸全部画完写好,他原打算用千金换取的字画,一顿酒就骗到了手。所以清代有人说:“酒为翰墨胆”。这应该算是对酒与书画关系的简要、准确而生动的概括。

 

 

(选自《闻香识酒》,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邮编:644000

Copyright© 2017 宜宾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