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称江阳,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城以酒兴,酒以城名,造化神秀,物产丰饶。泸州酒 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两千多年,终使泸州成为闻名遐迩的“酒城”。
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泸州老窖在行业中被誉为“中国第一窖”,其内涵、底蕴和 格调,皆是来自源远流长的泸州老窖酒酿造历史。元代,有制曲之父郭怀玉,首酿泸州大曲酒; 明代,有江阳酒熟花似锦,1573 国窖开元;清代,有“船过夔门带酒香”的传说,老窖酒风动天 下;到民国改元,1915 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泸州老窖正式远渡重洋走出国门,在博 览会上一举夺得金牌。
关于泸州老窖有数不清的故事,也有数不清的文化资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双国 宝”——“1573 国宝窖池群”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1573 国宝窖池群”
1573 年,明王朝的历史在此转折,但其商品经济却正蓬勃发展,高度活跃。地处沱江与长江 交汇处的“西蜀门户”泸州,业已名列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及手工业城市之一,酿酒业正是 泸州最负盛名的手工业。在隋唐就已相当兴盛的泸州酒业,经过宋代的大发展,到明朝中叶,已 趋顶峰。酿酒业逐渐脱离农业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第一家挂牌经营的酒坊在泸州 城南营沟头掘窖,正式开张,这家酒坊的名字叫做舒聚源。
舒聚源酒坊始建之时,共开八口窖池,后于清朝初年合并为四口,这便是享誉海内外的“1573 国宝窖池群”。自公元 1573 年舒聚源作坊挂牌上市以来,舒家经营酿售酒业共达八代之久。经八 世努力代代扩建,舒家在营沟头已拥有 10 口百年老窖。八世后舒家家道中落,同治八年,舒家 将十口百年老窖并酿酒作坊一同卖给了温家九世祖温宣豫。温宣豫将其更名为“豫记温永盛酒 厂”,并不断扩建直至光绪年间。温家人丁繁衍,分为几房,这些酒窖也就分属几房子孙所有, 但都仍叫“温永盛”,并打出“三百年老窖大曲”的招牌。
自“1573 国宝窖池群”始建至今,连续酿造 436 年,终于成为我国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 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酿酒窖池群之一。
窖的年代越久远,越能产出美酒佳酿。“老窖酿美酒”的根本原因是窖池在长期不间断发酵 过程中形成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因而窖池一旦闲置,过不了几年,窖泥中的有益微生物种群便会 大量死亡,使其成为废窖。而持续酿造 436 年的“1573 国宝窖池群”,其中窖泥所吸收的老酒转 化为丰富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并在不断的发酵过程中驯化和富集,赋予了泸州老窖稀有的品味和 最纯正的浓香型白酒品质。“1573 国宝窖池群”436 年来一直默默发酵、历久弥新,是我国最古 老的“活窖”,因其无法复制的活文物特性,被誉为世界酿酒奇迹之一。1996 年 12 月,被列入“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 12 月,与水井坊酒坊遗址、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刘伶醉烧 锅遗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作为“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载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成为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产生、传承及发展过程均发生于四川省南部的泸州市。在这里, 长江沱江两江交汇,水源丰沛,四季温润。源出于此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发于秦汉,经 元、明、清三朝而创制、定型、成熟,持续传承 680 余年,2006 年 5 月,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唯一 代表,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泸州老窖“1573 国宝窖池群”之外的又一“国宝”。与茅台、汾酒作为中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的项目,由有关部门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的创制源出于 1324 年。据清人张宗本的《阅微壶杂记》记载,泸 州人郭怀玉结合前人的酿酒经验,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探索,在 48 岁时以全新的曲药配方和创新 工艺,独家研制成功酿酒曲药,命名“甘醇曲”(即沿用至今的大块曲)。以此曲酿酒,“浓香甘 冽,优于回味”。后人也因此而尊称其为“制曲之父”。郭怀玉在以甘醇曲发酵的基础上对酿酒原 料、工艺操作程序、蒸馏方法等加以综合性的改造,终酿造出第一代“泸州大曲酒”,开创了浓 香型白酒的酿造史。